■文章標題:核心技術有助商品(企業)形象
你有沒有用過大同公司的商品?絕大多數的人都曾用過大同公司的商品。最被大家記得的我想應該是大同冰箱、大同電扇、大同電鍋還有大同寶寶吧。
大同公司創立於民國 31 年,一路走來這已經五十多年了。曾經,大同家電,是最先進的產業,曾經他的商品是時髦先進科技的同義詞。
今天呢?我們把似乎已對大同的記憶停格。留在我們年輕(幼年)記憶裡。懷舊電影裡,總不忘記以泛黃的色調拍著彈珠汽水與笨重的大同電扇,娓娓說著
50 年代的台灣記憶。
SONY 呢?則是在二次大戰後建立起的日本公司,也陪著日本國人走過戰後復甦的艱辛歲月。一路走來也有好長一段時間了。
SONY 最近要推出 PS2,開放預訂不過數天,便已經超過 100 萬人預約。顯然,SONY 已經不再只是做電視機的家電公司,而是一個充滿現代感的娛樂事業機構。(SONY
除家電外,還有資訊、多媒體等相關企業,橫跨電影電視與與音樂的娛樂事業體)
【大同寶寶】
每個時代都會留下一些時代記憶。像二次大戰時候的福斯金龜車,黑松汽水,大同電視,還是說像群星會、黃金拍檔這類的電視節目。
「大同寶寶」,這個可能是所有曾經走過台灣經濟起飛的 60 年代無法忘記的代表標的。當時的廣告歌曲,「大同大同國貨好,大同電器最可靠,大同電音最好聽,錄放影機最美麗,家家歡喜人人愛,品質悠久最老牌,大同大同國貨好,大同產品最可靠」。也曾是我們熟悉的廣告歌曲。
不過,就像前面說得,他似乎停在記憶裡頭。大同,一個過氣的企業,對大同,人們還是停在國產的家庭用品。
又有多少人知道,他是中華映管的大股東,接手大信證券經營,代理東芝家電,製造奧帝斯電梯,投入網際網路(King
net、Taipei link)?
【SONY】
我們這一代的人第一次接觸 SONY 這個名字不是電視遊樂器,不是 SONY 音樂,是電視機。新力電視,一直是個不大不小的品牌。所有電視機都是一個樣子,圓滾滾的螢幕,配上一個醜醜的殼。雖然進口的比較高檔,但是似乎是因為關稅的關係價格很高(尤其是日本製品)。一直到某一天,政府「忽然」降低關稅,外國電視機才陸續來台銷售……
以我個人而言,對 SONY 深刻印象應該從我國小快畢業時,推出的「小帶」 (Beta)
錄放影機。為它,我才有機會知道一場 VHS vs. Beta 的戰爭,知曉開放與封閉規格的一場精彩戰爭。
後來,SONY 推出了特麗霓虹映像管,推出平面直角電視,到最近的全平面電視(WEGA),
SONY 在家電上成為強勢領導品牌。同時間,它進軍國際,買下哥倫比亞唱片、進軍電視遊樂器,把超任、DC 打得潰不成軍。
【核心技術】
我一直認為,製造業的競爭力在核心技術,擁有精良的核心技術,將會為對手築起競爭門檻,現在看起來,果然不差。
以兩家公司的主要產品(家電)來說。似乎大同的技術一直沒有令人亮眼的表現,而
SON 呢?先是單槍投射(一般的映像管都要採用三槍),然後又是平面電視,不說他的行銷,光是商品本身就夠令人注意了。
【叫我第一名】
世界上,似乎只有第一,沒有第二。
套個笑話,先提出相對論的是愛因斯坦,第二個是誰?人人都說貝爾發明電話,其實愛迪生也發明了……。
大同的技術不差,只輸在時間點。呃,還是輸了。
|